金刚经学习网

心境平等的生态观

发布时间:2019-11-11 09:18:57作者:金刚经学习网

心境平等的生态观(发帖人:衍印悟实)

心境平等就是要净化自他身心(正报)和我们所依赖生存的国土(依报),正报的身心和依报的国土都庄严清净了,就是解脱成佛道。因为生态学家们已由研究得知,假如全球的动物死亡半数,人类必也跟着死亡; 如果植物死去或砍伐掉三分之一,人类将发狂致死。这足以见得人类对自然生态的仰赖之深!过去,由于人类的无知、自私, 强调纯粹物质、高倡效率,及以人类为本位的无限度开发掠夺, 早已破坏了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,造成物种的相继灭绝, 势必渐次受到自然界的反扑,而导致人类空前未有的浩劫。 未来人类将拥有一个怎样的生存空间,此刻的我们, 正扮演着设计师的角色!

而在古印度有一位居士早就告诉我们如何做好生态平衡的工作:一、心灵环保,就是心理垃圾(贪、嗔、痴等烦恼)的断除;二、外在世界的环保,就是外境垃圾(土地污染、河川污染、空气污染、核能污染等)的防治与清理。也就是说,一个修行者,必须了解只有心解脱,才有境解脱的可能;也必须知道只有境解脱,才有心解脱的必然。做到心境不二、心境相应,这样,离开悟证道也许是不太远了。

在《维摩诘经》里,宝积菩萨向释迦牟尼佛,请教有关菩萨净土之行的问题。佛陀先是原则性地回答说:“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”。也就是说,众生有许多不同的类别;不同类别的众生,应该有不同型态的净土(佛土)。这是菩萨净土之行的总原则。其详细修行方法则在下面的一段经文中说到了十七种净土之行。就是(1)直心;(2)深心;(3)菩提心;(4)布施;(5)持戒;(6)忍辱;(7)精进;(8)禅定;(9)智慧;(10)四无量心;(11)四摄法;(12)方便;(13)三十七道品;(14)回向心;(15)说除八难;(16)自守戒行,不讥彼阙;(17)十善。这十七种德行,其实是一切修行法门的根本,也是菩萨净土之行的精髓。紧接着有一小段经文:“菩萨随其直心,则能发行。随其发行,则得深心。随其深心,则意调伏。随意调伏,则如说行。随如说行,则能回向。随其回向,则有方便。随其方便,则成就众生。随成就众生,则佛土净。随佛土净,则说法净。随说法净,则智慧净。随智慧净,则其心净。随其心净,则一切功德净。是故宝积!若菩萨欲得净土,当净其心;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”

在这十三个由浅入深的修行次第当中,排列在第九的是“佛土净”,而排列在后的第十二的是“心净”。从它们的排列次序看来,外在的“佛土净”和内在的“心净”是二而不二,不二而二的关系。这意味着“佛土净”与“心净”是同等重要。也就是说,如果外在的佛土不清净,那么,内在的心中烦恼也就很难彻底地清净。只要我们生活的环境很好──“境解脱”,那么我们的心情也会改善,紧跟着变得很好──也就“心解脱”,乃至彻底的解脱成佛。最后两句是唯心净土有名的经句。它的意思是如果要使外在的国土清净,那么,就必须先使内心的烦恼清净。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境解脱,就必须心解脱。 就是说净土成于净业,净业本出于净心,所以菩萨欲得净土,必当先净其心,其心地清净的话,所得的国土自然也是清净。由此可见国土是由心造,如影之随形、响之应声而有。说明了唯心净土,净土并非实有之国土,殊不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显现什么样的国土,众生以杂染之心而生这样五浊的国土,若人人修净心、修善心的话,就必定会显现净土。如佛身非众生生灭之身,既见有佛身则见有佛身所居的国土;凡夫众生各随业报而受身,随身而有业报所感的秽土。虽然众生生死无常,有同幻化,虽有业报、有众生,但我们的自性本自清净,所以说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因此,这段经文的净土思想,应该有两层意义:

⑴如果想要心情好、生活好──心解脱,就必须先做好个人的卫生、房间的卫生、国家的卫生乃至整个宇宙的环保──境解脱,如果要让内心的烦恼彻底消除,那么,必须让外在的世界清净无染。

⑵如果想要吃上放心的食物、喝上安心的水……乃至生活着和协舒适的环境──境解脱,就必须不要污染我们的水源、空气、土地和心地──心解脱,如果要让外在的世界清净无染,那么,就必须先去除内在心灵里的(贪、嗔、痴等)烦恼。这就是“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”这句经文所显示的清净国土的理念。

\

原文地址:

\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刚经全文

  • 金刚经注音

  • 金刚经唱诵

版权所有:金刚经学习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