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的修行重视「行解并重」、「知行合一」,所谓「修福不修慧,大象披璎珞;修慧不修福,罗汉应供薄」。甚至古德把行与解喻为「知目行足」,知见如眼睛,修行如双足,有眼睛,脚才不会走错路;有双足,才能协助眼睛发挥作用,眼睛和双足相辅相成,才能行得安稳。如何「行解并重」?有四点意见:
不论是学问、技术,或是人生各种学习,都要从多听多思开始,多听能增加知识的吸收,多思能促进智慧的开发。例如佛经中的「如是我闻」、「谛听!谛听!」就是要我们会听;会听才能听出弦外之音,才能触类旁通。明朝儒士薛敬轩谈到读书,说:「读书不寻思,如迅风飞鸟之过前,响绝影灭,亦不知圣贤之言为何事?要作何用?」因此,学习除了多听,还要多思考,才能在生活中受用。
人是团体的动物,所以要有社会的性格、团队的精神,平时要多参与、多主动、多发心,接触每一项工作,在参与中,和不同思想、不同信仰、不同习惯,甚至不同语言、不同种族的人融和,学习包容与接受。所谓「有容乃大」,我们要有容纳异己的心胸,才能与人共存共荣;要有接受别人长处的胸襟,才能发展深厚的友谊。
在做人处事中,要多些无私的布施,才能广结善缘。布施不只是金钱物质的给予,见到人时寒暄、招呼,是「语言的布施」;见到人时,微笑、注目,是「容颜的布施」;见人行动不便,过去搀扶,是「身行的布施」;见人受苦心生怜愍,见人行善心生欢喜,是「心意的布施」。所谓「一粒落土百千生,一文施捨万文收;与君寄在坚牢库,汝及子孙享不休。」多施多捨,能成就人生的大好功德。
人生福德如存款,用完就没有了,因此生活中要学习节约。讲到「节约」,不只金钱、物品要节约,时间、感情、脾气、欲望,甚至一切心念和行事都要节制。凡事不过于放纵,身心才能自在,生活才能安稳。
有的人喜欢蜗居一处,不愿跋山涉水,追寻更远大的世界,或只是一味幻想未来,忘失当下存在的价值,实为可惜!因此,要让自己精神豁达、智慧开展,应当重视「解行并重」。
版权所有:金刚经学习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