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经学习网

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

发布时间:2022-11-24 06:16:06作者:金刚经学习网
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
  [译文] 锄禾锄到炎热的中午,汗珠滴进禾下的土地。谁知道碗中的米饭,粒粒都来自辛勤和劳苦。

  [出典] 李绅《悯农诗》

  注:

  1、《悯农诗》李绅

  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

  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
  2、[注释]

  1.悯:怜悯。

  2.锄禾: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。

  3、译文:

  锄禾锄到炎热的中午,汗珠滴进禾下的土地。谁知道碗中的米饭,粒粒都来自辛勤和劳苦。

  4、李绅,字公垂,生于唐大历七年(772年),祖籍安徽毫州。父李晤, 历任金坛、乌程(今浙江吴兴)、晋陵(今常州)等县令,携家来无锡,定居梅里抵陀里(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)。

  李绅幼年丧父,由母教以经义。15岁时读书于惠山。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,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,写出了千古传诵的《悯农》诗2首,内有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、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的名句,被誉为悯农诗人。

  5、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,劳动果实来之不易。第一、二句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”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,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,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,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。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,就使得第三、四句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,而成为有血有肉、意蕴深远的格言。

 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、事落笔,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,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。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,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。告诉人们应该节约事物,不浪费。

  在表现手法上,作者采用相互对比,前后映衬的方法,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,而且发人深省,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,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。

  6、《悯农》 唐 李绅

  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

  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

  [注释]

  1.悯:怜悯。

  2.粟:(sù) 小米,谷子。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。

  3. 犹:还要。

  4:四海:到处,天下。

  [简析]

 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、同情农民疾苦的诗,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。

  第一、二句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”,以“春种”“秋收”,概写农民的劳动。从“一粒粟”化为“万颗子”,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。第三句“四海无闲田”,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,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。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,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,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。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,在丰收的年头,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?谁知结句却是“农夫犹饿死”。这真是触目惊心!一个“犹”字,发人深思: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,陷农民于死地呢?“犹饿死”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,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。

  7、李绅悯农诗3

  垄上扶犁儿,手种腹长饥。

  窗下织梭女,手织身无衣。

  我愿燕赵姝,化为嫫女姿。

  一笑不值钱,自然家国肥。

  李绅的三首悯农诗,千百年来人们只见到前两首。这第三首《悯农诗》被传到皇宫,后来哪里去了呢?直到近代,人们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诗卷中发现。

  8、中华文化,广博精深,具有海阔天空的宽广性和高深奥妙、丰富多彩、各具特色的系统性。在时空上,它无时不有,无处不在,什么都有文化。所谓行行出状元,实际也是样样有文化。我国的米粮文化一直伴随着汉文化的产生而产生,发展而发展。在这里,我想要着重谈谈我国稻米文化,或曰米粮文化,旨在抛砖引玉,大力弘扬。

  我国米粮文化,渊远流长。相传自仓颉创造汉字,就有米粮文字。禾为稻之苗,米为稻之实,禾、米都是汉字部首。从古到今,有关米粮方面的记载数不胜数。自古民以食为天,无粮谁能性命全?吃饭是第一件大事。李绅的《悯农诗》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。已流传千古,句浅而意深!历代传颂的《三字经》写道:“稻、粱、菽、麦、黍、稷,此六谷、人所食”。《三字经》的廖廖数语,两句十二字,言简意明,内涵丰富而高深。

  大米在我国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,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大宗主食品。试想没有米粮,人没有饭吃,怎能生存繁衍,人类社会怎能发展进步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米粮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,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米粮生产、流通、消费文明的总和。

  9、世界上有种最温柔,也最具震撼力的东西,那就是——悲悯。

  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情感,它是那么的旷世,仿佛来自天上的水;它是那么的尘世,伴着人的血脉不息运行。她是上天在人的灵魂中植下的一方净土,培育纯粹而慈悲的花朵。

  每个生命的成长,都是非常的不易。其间伴随多少欢笑,泪水,和创痛。我们一天天长大,一天天独立,经历无数的生离死别,最后,只剩下自己。每一个生命最终都要走向凋零。

只是要问:造化之手,究竟是怎样弄人?

  越来越心境平和。即便是一个伤害自己的人,看见他从飞扬跋扈,走向衰落,没有丝毫的快意。这个世上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,原谅别人,也是在优化自己的心境。

  便总是对许多事物心怀悲悯。那些弱小的,善良的,纯朴的,甚至卑劣的。所有的生命都是伟大的,同时也是卑微的。形同草芥。

  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粒子。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
  李绅的《悯农诗》,千年不衰,历久弥新。

  悲悯之心,由人而动物,而植物,而自然,是人类感情的泛化与进步,是对自然界与自身认识的升华。

  心存悲悯,虽不能诠释一个人有多么高尚,但至少可以明见他心中尚存是非、向善、慈悲之心。

  诚然,在社会转型的阵痛期,确实出现了一些以欺骗为生的职业乞丐,他们的存在和昌盛,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量奉献爱心的价值和成本,犹豫是否还要相信眼泪,如此,我们原本柔弱的心灵渐渐麻木,甚而失去了感知痛苦的能力。

  可是,倘若心存悲悯,即使被骗又何妨?相比怀抱一颗冷漠无感的心,孰轻孰重?

  有这样一句话:不要拒绝向我们伸出的手,因为每一个乞讨者都是上帝派来试探我们的天使,他们在试探我们人类的良知。

  我们都是凡人,并不需要拥有悲天悯人的大胸襟,但无碍我们拥有“恻隐之心”继而作出小的善举。

  心存怜悯,能够让我们善良、善感的心时时得到熨烫。有怜悯,我们就会存善心,就会有敬畏,就能保持做人和向善的底线。

  因此,当有人可怜巴巴地向你伸出手时,不妨把袋里的零钱掏出来,这无损你的生活质量却成全了他的一顿午餐;当你在菜场买菜,不妨尽量关照那些脸上爬满皱纹、手掌上布满龟裂、本应在家颐养天年的大爷大妈,任他报出菜的斤两切不要斤斤计较;当你身边有人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需要援助,请不要迟疑地伸出你的解囊之手……

  常怀悲悯,是对众生的怜恤与关怀,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感恩。常怀悲悯,犹如世间一道清流,一盏心灯、一杯热茶,滋润着、照亮着、温暖着黑暗中的心灵的同时,也映照了自身。

  人生真爱常在,苦难常在,悲悯之心便应长存。 (怀念无瑕)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刚经全文

  • 金刚经注音

  • 金刚经唱诵

版权所有:金刚经学习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