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。须菩提。如来悉知悉见。】
解释这一句话:像这种人哪,他听到了这种微妙章句,乃至于「一念生净信者」,「一念」是什么意思?「一念」有两个意思:1.很快,一听了马上就生信解,叫做一念,很快的时间之内,就能够生净信。2.在很短的期间,乃至就是即使是,即使是他只在很短的期间之内生出净信,也就是说他的净信不需要维持的很长很长,只要他有一段时间生出净信,那须菩提,对于这些众生,「如来」都是「悉知悉见」,什么意思呢?悉知悉见就是如来善护念诸菩萨,知见是为了护念才知见这些众生,知见、护念、就加持,所以是如来护持他们,所以「如来悉知悉见」,意思就是说,你只要是修行而且修行到你能够信解这一部经法,乃至于即使是很短很短的时间,生出净信的话,那么诸佛如来都会护念你、加持你,表示说佛是很慈悲的。还有另外一个意思,这表示说:I´m not away(我并没有走远),佛为什么能够对一切众生的修行悉知悉见?他的意思就是告诉你,我并没有远走他方,如来涅槃了嘛,我还是在的,这表示佛的法身常在,不远众生,只是示现涅槃,他没有真的涅槃,无有涅槃佛,无有涅槃佛,《楞伽经》的话,你的一切修行,佛都知道,而且都在看着。我们中国人不是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吗?但是佛身遍法界,所以悉知悉见。所以你尤其是修行证法,你不要觉得你孤单,因为你如果真正修行证法,佛菩萨一直都伴着你,你不会孤单的。事实上就是跟佛菩萨游。那这句话什么意思呢?这句话就是说,须菩提,这个你不要以为末法时期,就没有人有智慧、善根能信解这一部甚深微妙的经典,还是有的。为什么?因为佛性恒常不灭,一切众生的佛性都是恒常不灭,所以并不是说末法时期众生就没有佛性,那么一切佛的经典都是依于佛性所说,而且佛的经典主要要开示的就是众生的佛性,那这个《金刚经》也不例外,所以金刚般若之智呢?众生本自有之,就好像《六祖坛经》里面所说的,这是本觉之性所现出来的,这本觉之智不会因为佛的正、像、末而有所差别。所以任何一个时代、任何一个时期,修行好的人,或是有善根的人,也都是会有的,不会说因为末法时期就没有。这就是为什么佛菩萨会不断地来度众生的原因,一直倒驾慈航,乃至于示现来度众生,原因是什么?因为依这部经来讲,任何时代都还是有于正法相应,于法有缘的人,所以听了这部经就能信解。那么我现在就给你们戴个高帽嘛,这部经这么深,但是我这么讲了以后,你就能够信解了。所以这可见你也是修了一阵子了,但是尾巴不要翘太高。可是依法所说是这样子,你一定是修了很久才会与这个般若的大经有缘,而且能够听到我这样的解说,我这样解说应该是很容易明白的嘛,但是你有这样子的福分听到,表示你也是修了很久过来的,所以应该不要妄自菲薄,好好把握今生,在解行两方面努力精进,一定这一辈子会有一些成绩的。再套一句中庸的话,「虽不中,亦不远矣」,所以就越来越接近的,而且你要相信,这菩提不是一天可以到达的。「虽不中,亦不远矣」,虽然没有完全达到目的地,那个中的意思就是达到目的地,但是你经过不断的努力奔波,前进,虽然这一辈子没有达到目的地,但是也越来越接近了,离开目的地也不会太远了,越来越近了。因为菩提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达到的,但是你一直在不断地奋进,就不断地接近那个最终的目标,而且修行菩提一定一定是要发长远大心,长远心而且是大心,才有可能。所以不能只发小心,得一点点法就为足了,那样的话无上菩提是永远达不到的。所以你如果信解佛的话的话,你就会存着希望,而且坚定了信心。所以佛在这句话里面就给众生很大的希望跟打气,觉得吾道不孤,为什么?因为如来悉知悉见。所以修菩萨道的人,一定要记住这句话,所以就不断地努力,虽然受种种的苦,但是也不退心,因为如来悉知悉见,我所受的一切苦,佛都知道,佛都看到,I´ll be alright,我不会有事的,我一定会很好的,要这样子的信念。
【是诸众生。得如是无量福德。】
因为如来悉知悉见,护念加持,所以就令这些众生能够得到这么多的无量福德。
【何以故。是诸众生。无复我相。人相。众生相。寿者相。无法相。亦无非法相。】
「何以故」,为什么呢?因为「是诸众生」,你就知道这个众生不是一般的众生,不是我们这些众生,而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众生,所以才会在无量佛所修行。当然了,回头讲,即使我们不是这些大菩提心的菩萨、众生,但是我们既然有缘,能够读诵信解这一部般若妙法,所以我们也不是太差,我们也是OK的啦!「是诸众生」,这些众生哪,是发菩提心,信解无上般若的众生,这些众生是特指这个,发菩提心,信解无上般若的众生,就已经「无复我相」,就不再有「人相。众生相。寿者相。」「无法相。」也不再着法相,「亦无非法相。」同时也不再着非法相。那什么是「法相」呢?法相是正的,正相,「非法相」是反的;再具体一点讲了,「非法相」,第一个就是不如法的相;第二个是无相的相。非法就是不如法的意思,非当作无的意思,无法之相,所以「法相」是有相,「非法相」就是无相。这些大心众生,就发大心的众生,大心就是菩提心,大心众生他就不着「我相。人相。众生相。寿者相。」乃至于也不着任何的「法相」或是「非法相」,就是有相还是无相,有无俱遣,有跟无都把它遣散了,不要了。这个又很抽象,讲的具体一点,不管他是有还是没有,有也好,没有也好,自己有无俱遣,因为你住在无所取、无所着的这个地位之中,这个境地之中,有也好,没有也好,有没有关系,没有也没有关系,都可以,这叫做有无俱遣。接着有无俱遣,住于大空,随缘度化,因为你完全没有取着,所以你没有说你一定要什么样子的条件下,我才度众生,我才利益众生,乃至于我才修行,都可以,任何状况我都可以修行。不是说要有安静的环境才可以修行,或是要有怎么样的条件才可以修行,任何条件我都可以修行,任何条件有我可以修行,没有我照样修行,换一个方式修行,但是还是修行。总而言之我就是一心要修行,任何状况我都修行。所以所有的条件、因缘有无都没有关系,有无俱遣。你看注解的书他这句话就完了,但是实际上运用是这样子。所以《楞伽经》里面讲:「若有若无有,是二悉俱离,牟尼寂静观,是则远离生,是名为不取。」不管是有还是没有,佛如来、大菩萨都已经远离了,都不受它拘束的意思,也都超越了,所以真的是大般若,不取不着,不受系缚。所以有相或是无相,正相或是邪相,或是反相,都没有关系,在任何的状况之下,任何的情景之下,我都能修行,我都随着这个环境而修行,这叫做随缘修行,随着那个因缘的改变,我顺着那个因缘去修行。
【何以故。是诸众生。若心取相。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。】
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这些大心众生,如果他的心取着任何的相,心取相是取着任何的相,那么他就一定是会着「我人众生寿者」,所以这个取相不一定要取我相或是人相,只要心里面有一点贪着任何东西,他就一定会着我人众生寿者四相。所以这个就变成跟那个禅宗里面所说的,只要有一点点起心动念就完了,起心动念贪着,应该这么说,起心动念贪着任何一法,那么就完了,所以这个是非常非常精准、严格的这种观心法门,所以你起心动念有一点点贪着、贪爱,那就会着我人众生等四相,那就落入有法。
【若取法相。即著我人众生寿者。】
刚刚是讲若心取相,这个取着是取任何相,现在要分开讲,先讲「若取法相」,下面一句是讲若取非法相,这句话要这样分开讲的,「取相」这个取的意思就是贪爱执取,总说是若心取相,然后再分说是取法相、还是取非法相,但是不管怎么样,取任何相,会令你堕入取四相,取法相也会落入四相,取非法相也会令你着四相,所以不能有任何取。所以讲《唯识三十论颂》的时候,有讲到断二取,二取就是取人、取法,取就是贪爱执取、执着,这个讲干什么?这个讲就等于是教你如何观心,你如何观你的自心,你心里面有没有贪爱,任何的贪爱,一点点的贪爱,乃至于起心动念的贪爱,那你就着了,着了就不得解脱了。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为止。
回向
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
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
以上就是成观法师金刚经释义了,我们修行的时候可以多看看这些讲解,这些东西是能够帮助我们很快的去理解和修行经文的,能够让我们知道金刚经讲的什么,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修行的。
版权所有:金刚经学习网